還記得在師院的大四時,有些同學邀一起去補習、考個研究所吧!當時自己心裡想著:嗯,讀研究所好像不錯喔!是個很令人憧憬的目標,我也想去讀讀看,學習做學問,變得更厲害,享受高人一等的虛榮感。但是仔細想想,我好像也可以等我當了國小老師之後再來讀,所以應該不急在此時,大四畢業後,還是先到國小當實習老師就好,到時要考研究所還是要考教甄,還有一年的實習時間可以讓我慢慢思考。

 

到國小實習一年,由於是唯一的實習生,協助學校做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,越是到六月越是心慌,只能把握零碎時間唸點教甄的書,當時陸陸續續有許多縣市宣佈不招正式老師,只辦理代理教師考試,聽到在其他學校實習的同學說起要考研究所,

直覺這只是在逃避,延緩就業時間而已,讀完研究所就能有工作嗎?現在都不缺老師了,等我唸完兩年後就會有缺額嗎?少子化的情形到時候只會更嚴重而已,失業率那麼高,還是找份工作還是比較實在吧,至少有一份收入也有工作經驗,於是選擇了報考公職考試,也包括自己比較有把握的—考代課老師。

 

第一年的代課生活,嘗盡了許多和實習期間不一樣的甘苦,對於老師的生活開始抱持否定的態度,為了不想讓自己陷入代課的輪迴,大大小小的公職考試幾乎都沒放過,但是心力都放在學校事務上,這些考試最後都是去陪榜的。未來要往哪去?我找得到別的工作嗎?由於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全然未知的生活,為了賺錢,不得不和命運妥協,最後還是走回考老師的路。

 

第二年,雖然有考慮考研究所,但是讀研究所只是為了滿足內心求知的需求,相反的,公職若考上就是鐵飯碗,以後我就不用再為考試或找工作而苦惱了,等我有了穩定的工作後,再來讀研究所也不遲。更何況,讀研究所似乎只能在日後有幸當上正式老師時,發揮加薪加級的功用,而公職或其他行業未必需要或承認這個學歷,若是未來我一直沒考上老師,一切就白搭,這樣的投資報酬率未免也太低了。於是在兩相權衡之下,求知的需求馬上被安全感的需求給取代,當時的我以考上公職為第一目標,在教書之餘,更積極的準備公職考試,但考上公職豈是那麼容易,在一次次的落榜中,信心也一點一滴快被消磨光了。七月一到,又回到熟悉的路—考老師。

 

第三年,由於縣政府教師介聘委員會分發作業的烏龍,導致九月份失業,十月才有教職工作。氣憤又傷心之餘,還夾雜著對代課老師分發作業的不信任,心裡認為這就是老天給我的暗示,提醒我這條路即將封閉,請提早思考並決定下一步要怎麼走,帶著比以前有著更強烈的決心,一定要脫離代課老師的行列,只要能脫離就好!但之後用心準備的公職考試,卻還是落榜,心灰意冷下,開始認真思考要不要考研究所呢?我要去追另一個夢嗎?還是要務實點呢?究竟是哪個夢想比較容易達成?

 

那一年電影「練習曲」正當紅,電影的slogan:有些事情,現在不做,以後也可能不會做。這句話彷彿警世名言般,驚醒了我也重新燃起我對讀研究所的熱情。現在的我這麼執著於找一份穩定的工作,於是努力的考老師、考公職,但無論未來我是做何種工作,都可以過活,什麼是我現在沒做,以後回想時會遺憾的?我把研究所擺在後面的順位,如果未來我真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,到那時我還會有讀書的熱情嗎?還會有時間與精力再去進修嗎?這會不會成為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?

 

我想要沒有遺憾,我也需要從其他地方得到肯定,如果我讀完研究所,學問會跟著我一輩子,學歷也會成為我的標籤,我會有進步,而不是一直在同樣的地方打轉,甚至是停滯不前!這個我一直只停留在想像,而沒有認真去實踐的夢,不如現在就來勇敢的跨出第一步吧!不過這一步跨得太遲,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,研究所考試也落榜了。到了七月,再一次參加老師的考試,最後考代課竟變成我的專長。

 

第四年,有幸體驗科任老師的生活,發現到當老師的樂趣,讀研究所的熱情稍微又澆熄了些,但是想起前一年的刺激,再想到每年到了七月又得再重來一遍的焦慮,便決定看開點,人生不過是如此,還是先去追夢吧,享受築夢踏實的充實感,讓我的人生少一點遺憾,何況工作的這幾年我也存有一點築夢的學費了,其他事情就等到以後再說吧!於是這一年投入較多心思在準備考研究所。放榜時,因為努力所以在意,因為在意所以緊張,終於在中大榜單上,發現了我的名字,頓時信心、喜悅、一股想哭的衝動……全湧上心頭,我做到了!我做得到!

 

現在已是碩一新生,開學至今接近兩個月,慢慢適應研究所的生活與接受各種挑戰,累的時候才發現「讀書時想工作,工作時想讀書」與「考上不難,堅持比較難」, 但我永遠不會忘了我選擇研究所心路歷程與初衷,期許我能始終如一到最後,順利畢業,為自己爭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