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幾次的檢討反省,這兩週投入在學術上的時間增加,日劇也

有所節制,每週有一天會花五小時搜尋相關資訊,其他六天花在日劇

上的時間,每天不超過一個半小時。如果可以省下這五小時會更好,

雖然可以硬逼自己放棄休閒,但我總覺得鼓舞自己對學術的熱情,發

自內心地努力從事研究,才是較好的方式。雖然已經選擇走上學術這

條路,但我想不論是哪個人、從事哪項行業,一定都有倦怠的時候,

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為自己添加柴火,重新去發掘自己走上這條

路的原因,才有繼續前進的動力。


  回想當初選擇走學術路線,其實主要是社會機制運作的結果。所

謂「社會機制」就是說大學成績還不錯,師長、朋友鼓勵我進一步發

展,所以當時雖然不是很清楚學術到底在做什麼,還是選擇繼續進修

,有點「人云亦云」的味道,而不是出於有意識的選擇。這也是我不

滿的地方,很討厭見到自己盲目服從社會機制,在其中爭名逐利的樣

子;但反過來說,抱持憤世嫉俗的態度,消極逃避課業,也不是我欣

賞的人生。無論在課業上建立壓倒眾人的地位,或者在愛情上成為萬

人迷、握有主導權,對我來說都不是真正能夠促使我奮鬥的理由,因

為這些都要靠外在的人事物配合;真正的理由則是發自內心,專屬於

自己而不必跟別人比較的。即使表面上這些理由支持的還是服從社會

機制,但經由重新反省,即使是同樣的選擇,背後的意義也已經不一

樣了。


  〈日劇與課業並進〉這篇文章提到學術的目的在助人,這的確是

個強有力的理由,但還是對別人而說的。真正的研究工作與現實距離

甚遠,雖不是完全沒影響,但要對人產生實際的助益,往往是不知道

轉了幾手、轉了多久。這也容易使「助人」變得相當抽象,難以有真

切的感受。如果要對自己而說,或許可以參考日劇的經驗。無論是日

劇或其他任何事物,之所以能引發熱情,乃是因為在其中找得到樂趣

或成就感的緣故。儘管日劇與學術的屬性不同,前者重在人與人之間

日常生活細膩情感的描繪,感性成分較重;後者重視抽象的思考分析

,理性成分較強;但只要能夠將上天賦予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現出來,

增廣自己的體驗或建構一套完整的理論,累積出成果的話,生命便會

有一種自發的、生意盎然的趣味,人生也就能過得充實而愉悅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中大研究生部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